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师风采

初心如磐 匠心深耕——记管理学院何慧老师

来源: 组织部(人事处)、管理学院
时间: 2025-08-30
访问量:

  她,从教十九载,默默执着于三尺讲台的方寸间,用“对学生负责、为学生好”的初心践行教师的原则和底线;她,深刻领悟“师者如光”,不断自省自正,努力做好学生人生路上的铺路石和摆渡人;她,深知职教领域中技能的分量,不断自学新知识、新技能,鼓励和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自己也躬身入局参加比赛并获得省一等奖。她就是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党支部书记、营销系主任——何慧。

  锤炼教学功底,彰显教学能力

  从2006年入职苏州市职业大学,十九载春秋流转,何老师的身影始终坚定地伫立在讲台之上,早已成为学生们心中当之无愧的“产业解读者”。她潜心钻研教材,深耕教学方法,从教学方式的迭代优化,到教学手段与智慧技术的深度融合,每一步探索都镌刻着她对卓越课堂的执着追求。她精心备好的不只是一堂课,更是点亮学生智慧星空的火种。这份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与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她多次获得校教学质量奖,更收获了无数学子发自内心的掌声与深深的感恩。​

  2022年,凭借厚积薄发的教学底蕴,何老师带领团队在学校的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出征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备赛之路,布满荆棘。她与团队老师们一同认真研读比赛规则,仔细剖析历届国赛获奖作品,从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度学习,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课程思政等方面的深入探究,再到竞赛选题与素材的精心筛选,她们一路披荆斩棘,即便遭遇疫情带来的诸多不便,也丝毫没有阻挡她们前进的脚步。最终,团队凭借实力一举夺得江苏省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为学校实现该奖项“零的突破”。​

  2023年,当专家断言“蝉联一等奖几无可能”后,何老师依旧毅然决然执炬再征,将进军国赛定为目标。如果说第一年是在对标典范基础上取得的成功,那么第二年则需要破茧重生。顶着巨大压力,何老师带领团队开启了物流龙头企业一线的走访调研之旅。上海京东亚一仓、江苏海晨物流、苏州新宁物流、中通物流、莱克电气等企业,都留下了她们探寻的足迹。为了深入探析物流分拨中心的核心业务,她们星夜奔赴常熟中通中转场,沉浸式学习分拨业务流程,与管理人员深入交流,反复咨询,直到凌晨1点多钟才踏上归途。作品材料打磨,字斟句酌;教学视频拍摄,精益求精。记得拍摄结束时,已是凌晨4点,正是这份敢破樊笼、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让何老师团队在2023年再次将江苏省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收入囊中,续写了辉煌。

  

  十年用心淬技,赛教融通育人

  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2013年全面铺开以来,便如一把精准的标尺,丈量着职业教育的育人实效,更似一面明镜,映照出师生切磋技艺的成长轨迹。在这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热土上,何老师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技能精进的赛道上。她深知竞赛规则是通往巅峰的导航图,内容体系是淬炼技艺的百炼钢,于是沉下心来深耕细研。指导学生时,她从不当“甩手掌柜”,而是与学生一起训练。实训室的灯光常常与星月争辉,那些夜里的操练声,成了她与学生共同谱写的奋斗序曲。为了让学生在竞技场上更具锋芒,她深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道理,每年都带着学生们奔赴省内外兄弟院校,在技能切磋中见贤思齐,于实战磨砺中锤炼心智。汗水浇灌出硕果,学生们在各类赛事中屡获省级奖项,一张张奖状既是青春的勋章,更是师者匠心的见证。​

  岁月流转间,技术革新的浪潮奔涌不息,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从未停歇,专业技能在迭代中焕发新生,技能大赛的内容也随之推陈出新。何老师在年复一年的指导与培训中,如同海绵般吸收着新知,专业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昔日的领路人成长为今日的行家里手。2023年,江苏省首次举办教师组技能大赛,这对何老师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她主动扛起重担,带领年轻教师一头扎进竞赛内容的钻研中,在实训室的灯光下共同成长。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最终获得智慧物流赛项教师组二等奖第一名,为团队赢得了荣誉。2024年面临竞赛内容全面革新、训练资源极度匮乏的严峻挑战,何老师没有退缩,她克服困难,抓住竞赛软件平台免费开放的窗口期,争分夺秒,潜心钻研。赛制规定4小时完成的题目,她从最初的6小时起步,一遍遍练习,一次次提速,常常在实训室稳坐四五个小时,直到夜深人静仍在与时间赛跑,最终她以3小时完成整套题目的实力,一举夺得江苏省智慧物流赛项教师组一等奖。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十九载如一日的坚守,是对职业教育的赤诚热爱,更是一位师者在技能传承之路上,用匠心与汗水书写的动人篇章。

  

  科研教学相长,课堂焕发生机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深知此理的何老师,为及时捕捉行业前沿动态、更新知识储备,始终积极投身教科研领域。她主持了全国高校、职业院校物流教改教研课题,以深厚的专业素养引领研究方向;主持完成9项市厅级科研项目,研究报告荣获苏州市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撰写的论文两度斩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同时,作为核心成员,她主编、参编教材4部,将科研成果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科研与教学,在何老师身上形成了共振。科研为教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她将从课题研究中接触到的行业新动态、技术新进展、理论新成果等,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让课本上的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鲜活案例。学生们在课堂上听到的,是物流行业最前沿的发展趋势;学到的,是结合实际场景的实用技能。原本可能略显沉闷的专业课程,因为这些来自科研一线的“养分”,变得生动而富有吸引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深耕产教融合,淬火共育人才

  “职业教育必须扎根产业、服务地方。”这是何老师深耕职教领域多年秉持的信念。作为党支部书记与专业主任,她始终以党建为引领,紧握“访企拓岗”的有力抓手,与华成、震旦、奥康、雅迪、山姆等一众行业龙头企业缔结深度合作纽带。2024年,校企间的洽谈签约、实习实训等活动多达25次,每一次互动都在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添砖加瓦。

  

  “让企业导师走上讲台,学生才能真切触摸市场的脉搏。”为了实现学场与职场的“零距离”衔接,何老师在院领导的协助下邀请华成集团人事副总裁、销售副总裁及销售骨干组成企业导师团,连续两年到校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授课。他们将汽车营销领域的真实案例、前沿销售策略巧妙融入《汽车营销实务》课程,让课本知识与行业实战无缝交融,这样的课堂深受学生追捧,仿佛一扇扇窗,让学生窥见职场的真实模样。​

  在此基础上,何老师牵头与华成、震旦分别组建订单班,2024年和2025年分别有16名、19名学生进入震旦集团顶岗实习,10名、13名学生进入华成集团顶岗实习,一举打通了人才培养与高质量就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在震旦“旭日升”订单班的筹建过程中,从合作机制的擘画、组班流程的梳理,到岗前培训的设计、顶岗实习带教制度的制定,再到实习成绩鉴定标准的明确,何老师都与企业一道反复推敲、细致打磨。为确保校企协同育人效果落地生根,订单班的岗前培训被安排在校内实训室开展。何老师与企业携手研讨,量身定制培训计划与课程体系,同时积极协调校内各项资源,为培训的圆满推进保驾护航,其专业与热忱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赞誉。震旦集团从全国各分公司中精挑细选10余名优秀内训讲师,亲临校园开展培训。培训内容涵盖震旦销售模式、产品知识及销售技法、辖区精耕策略、销售询问技巧、议价缔结方法、顾客异议处理等,更辅以销售模拟比赛、市场开发实战等环节,丰富的内容与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们赞不绝口。有学生在结训仪式上动情地说:“这些天,我们像被投进了销售的‘绞肉机’——拆了旧有的骨架,沥尽浮躁的血水,重塑了从业的初心。但最珍贵的不是那些话术套路,而是深夜练习时,战友们眼皮打架仍陪着演练的那份孤勇。愿我们在销售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把每一次拒绝都当作成长的聘礼,向着挑战求知下聘!”​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何老师以苏州市优秀教师的担当、优秀共产党员的忠诚、优秀班主任的深情,深耕职教沃土。未来,她将继续以赤诚之心践行初心,履行育人使命,让更多青年在技能成才的道路上绽放光彩。